这一次动手的不是美国,60国联合无视中方的强烈抗议,拍板屏蔽DeepSeek,现
这一次动手的不是美国,60国联合无视中方的强烈抗议,拍板屏蔽DeepSeek,现在已经打不开了:今年2月,全球60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《人工智能治理宣言》后,开始提议将中国AI模型DeepSeeK列入屏蔽名单。此次行动由法国、印度牵头推动,随后韩国、意大利、澳大利亚、日本等国家相继传出禁止使用DeepSeeK的消息。他们拿出来的理由,都指着《人工智能治理宣言》里的一条。那条说,AI企业得把用户的数据存在用户所在国的服务器里。可DeepSeek的核心服务器在中国,这就成了他们手里的把柄。这些国家的官员在公开场合翻来覆去地说,这么做是为了“防止数据被跨界乱用”,但翻翻看他们自己国内的规矩,就知道这里面不对劲。法国从2021年就开始推“欧洲云计划”,要求本土企业的数据优先存在欧盟的服务器里,可对美国的微软Azure、亚马逊AWS这些平台,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印度2022年出台的《数字个人数据保护法》也说数据得存在本地,可谷歌、Meta这些企业只要“符合安全标准”,就能把数据传到国外去。韩国更明显,2023年的时候,信息通信技术部给苹果公司开了绿灯,不让它受数据本地化的限制,理由是“要保障技术创新”。这种挑着来的做法,在国际规则里早有先例。2019年联合国发布的《人工智能原则》里写得明明白白,不能把技术问题搞成政治事,还强调“公平治理得避开歧视性的措施”。2020年中国提出的《全球数据安全倡议》,说要建个多边协商的机制来解决数据跨界流动的问题,已经有80多个国家表示支持。但这次60国的做法,显然跟这些原则对着干。欧盟的态度更让人琢磨不透。他们搞的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(GDPR)号称是全球最严的,但2023年罚了美国谷歌公司15亿欧元后,还是让它接着运营。再看对DeepSeek的处理,从提议到执行,三个月就搞定了,比平常审查快多了。这背后的事儿不难想—DeepSeek在多语言处理、复杂逻辑推理这些方面的技术进步,已经让不少国家坐不住了。中方的反应很迅速,态度也很明确。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说,这种做法其实是技术保护主义,违反了世贸组织的公平竞争原则。工业和信息化部也表示,中国一直支持AI技术合规发展,愿意跟各国商量着定出能平衡安全与发展的规矩。但这些话没拦住60国,禁令该生效还是生效了。屏蔽带来的影响已经慢慢显出来了。在法国,不少靠DeepSeek做多语言客服的企业,只能换系统,运营成本一下子涨了30%还多。印度的中小科技公司本来用它开发农业预测模型,现在只能用本地效率低的系统。韩国的高校研究团队之前靠DeepSeek处理气象数据,禁令一出,相关的项目全停了。更值得关注的是规则制定权的争夺。60国想借着《人工智能治理宣言》来主导AI治理的标准,而中国提出的“安全和发展都得顾着”的想法,正被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认可。巴西、南非这些国家公开说,不能把数据存在本地当成唯一标准,得考虑不同国家技术发展的阶段。这种不一样的看法,说明全球AI治理要进入更复杂的较量阶段了。现在,DeepSeek还在被屏蔽着。这场由60国发起的行动,表面看是为了数据安全,实际上是在争技术上的话语权。历史早就证明,不管什么样的技术封锁,都挡不住创新的脚步。但这场较量留下的裂痕,想弥合恐怕得花不少时间。